刚刚更新: 〔自首〕〔破案需要我这样的〕〔联盟:我真不是绝〕〔坏女孩〕〔微醺玫瑰〕〔分手后,豪门掌权〕〔快穿之都是我的踏〕〔七零嫁糙汉:知青〕〔落入他的圈套〕〔诸神殿〕〔虐文女主忙抓鬼〕〔玩大了:七零知青〕〔重生!穿到渣爹以〕〔山村桃运傻医〕〔首席继承人陈平〕〔陆七权奕珩〕〔韩飞李斐雪是哪部〕〔在偏执傅少身边尽〕〔全球降临:诸天争〕〔乡村神农
六分半堂      小说目录      搜索
第634章 自报家门
    古玩行,能用到批发这个词根本不可能。
    因为行内几乎有一种共识,如果从一人手里能买到成批的古玩,那高仿的概率达到了99%以上。
    比如说倒斗的,他们倒出来的明器,也不会在一人手里出货,
    还有那些玩收藏的,想换钱也不可能,因为一人吃货会压价。
    当然,摊主只当赵轩是外行,毕竟看着年轻,所以也没在意。
    “黑黄加一起12个,其中各有一个大子,其他的都是这么大,你要的话,打包两万块。”
    赵轩起身没再逗留,走了几步赵轩这才对马思夏道:“你去谈,我底价八千,你能谈到什么价我不管。”
    说罢,示意了一眼林哥,拿出一沓钱点两千抽出递给了马思夏。
    马思夏这年轻人爱财,但倒是不贪,有些不好意思道:“六千就行。”
    赵轩挥手示意让他抓紧去办。
    差不多五分钟,马思夏就跑了回来:“谈好了,4300块,我得跟他回家拿一下,不远,老板如果逛累了,就在那边吃早餐等我。”
    说罢,还将剩的钱递到了赵轩面前。
    “拿着吧,我在那边等你。”
    马思夏见赵轩是真给,笑着将钱一塞,然后风风火火的跑了。
    赵轩又转了一圈,抬手看了眼表已经八点半了,一部分摊位居然开始收了起来。
    刚好在街尾碰到了董立几人,就约着一起去吃早餐。
    他们人多,早餐店老板在里间腾出一个桌子,董立先将淘到的东西拿了出来道:“小轩,你长长眼。”
    “董叔,你就说让我看看就行,再这样我可不敢看了。”
    虽是这样说,他还是将东西上了手,这是一个笔筒,顶不错的东西。
    笔筒呈不规则的方形,上下等粗,口径约在六七公分,高度在十公分,整体呈淡红色,底部颜色较深。
    笔筒书刻有:
    虚怀千秋功过,笑傲严冬霜雪。
    一生宁静淡泊,一世高风亮节。
    这是南宋白玉的一首咏竹的诗词,没有落款,只有个时间:乙未年秋。
    好玩的是,这首诗中,‘淡’字,还少了一点,算是一个错字。
    更稀奇的是,这个笔筒居然不是一个整体,底居然是隼卯结构固定的,这个极为少见。
    因为古人做东西,讲究圆满,再从工上来讲,一般笔筒都是因材而制,不管是竹制,还是木制,都是一个整体,极少有拼接。
    而这个就是拼接的。
    他放下东西笑道:“清道光年的老玩意儿,非常的不错。”
    董立笑着点头,赵轩的判断与他完全一致。
    倒是郭正将笔筒拿起好奇问道:“小轩,这是什么材质的?”
    “筒是竹子的,底是紫檀的,这种拼接方式,在清乾隆时期很流行,两种颜色对比比较俏,不过这件倒不是为了俏。”
    郭正挠了挠头道:“竹子不是圆形的吗,怎么还是四方形的?”
    董立叹口气道:“小轩不是说了吗,这不是为了俏为何要拼接底?原因就是竹筒裂了,用胶窝起来的,所以变成了四方形,
    窝的不紧,所以底用隼卯结构的紫檀给封起,不影响美观的情况下,还可以固定。”
    郭正也心细,拿起看了片刻,指着那个淡字道:“小轩,这淡字少一点,古代有这种减笔的写法?”
    赵轩道:“古代减笔和增笔的字很多,大体可分为三种情况,其一是为了区分,
    例如刻碑书写时,土与士为仿混淆,经常性的会在土字中间加一点,变成圡(依旧念tǔ,一个意思);
    其二,则是避讳,一般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直接写出,当然君王一般是换字,但写尊长时会增减笔画,以示敬重;
    其三就是书法因素,有些字减一笔会更好看,然后就变成了约定俗成的道理。”
    赵轩又笑道:“不过,这个淡字少一笔,与上边所说的三点应该不一样?”
    “有什么不一样?”郭正听得如饮琼浆。
    而旁边的李晓则有些无语,敢情说了半天全是废话。
    赵轩道:“依我看这个雕刻与书写并非一人,而古时很多雕刻师傅并不识字,只是依葫芦画瓢,
    可能那人书写时,淡字三点水连笔了,所以到雕工师傅这里就变成了两点水。”
    董立微笑看着赵轩,如果自己如郭正这样的年岁,那肯定是赵轩走哪自己跟到哪,跟着这样的师父,所学肯定更为广博。
    他收起笔筒,看了眼左近好奇问道:“那个小年轻呢?”
    恰好此时面条来了,赵轩一边拿筷子一边道:“让他帮我去取一样东西,顺便看看这小子是不是可靠。”
    董立欲言又止,最终还是忍不住道:“下乡收东西,可得小心点。”
    赵轩点点头,正打算把自己淘换的东西拿出来,一个中年人走了过来抱拳道:“各位听口音不是本地人。”
    众人赶忙站起还礼,董立在这一桌年龄最长,所以笑着回道:“京城人,特来领略兰州人文。”
    “原来是天子脚下所来的贵客,刚刚听这个小兄弟说的精辟,我也听入迷了,不知是否方便聊聊?”
    做古玩的善交朋友,董立自无不可,赵轩和郭正两人往旁边挤了挤。
    “鄙人王叶昆,里面德门号就是鄙人的小号。”
    郭正和李晓两人听得一愣一愣的,这怎么都文绉绉的?
    其实这是古玩行里,掌柜之间说话的方式,经营古玩的,虽然是买卖,但都会冒充文化人,
    连刘掌柜那样的人都不免俗,为此还有一手能拿出来显摆的颜体书法。
上一页      返回目录      下一页
热门小说: 〔帝王受龙椅含玉势〕〔老赵与表儿媳妇孙〕〔当我和竹马联姻以〕〔我把女友养成天后〕〔网恋需谨慎小说〕〔重生八零:空间商〕〔年代文女配被读心〕〔文轩体育课器材室〕〔重生:我的80年代〕〔叶蓁墨千寒〕〔那一天〕〔两家人一起换〕〔npc误入游戏中尽情〕〔十大催泪治愈的小〕〔夫人嫁到
  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