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刚更新: 〔自首〕〔破案需要我这样的〕〔联盟:我真不是绝〕〔坏女孩〕〔微醺玫瑰〕〔分手后,豪门掌权〕〔快穿之都是我的踏〕〔七零嫁糙汉:知青〕〔落入他的圈套〕〔诸神殿〕〔虐文女主忙抓鬼〕〔玩大了:七零知青〕〔重生!穿到渣爹以〕〔山村桃运傻医〕〔首席继承人陈平〕〔陆七权奕珩〕〔韩飞李斐雪是哪部〕〔在偏执傅少身边尽〕〔全球降临:诸天争〕〔乡村神农
六分半堂      小说目录      搜索
第385章 看不准
    赵轩到了集闲居,还未进去就听到里面颇为热闹。
    走进去后才发现,除了孙刘两人,还有之前买补瓷的卢掌柜等人。
    “小轩来了。”
    孙掌柜招呼一声,接着他的侄女给赵轩端了一杯茶过来。
    赵轩赶忙起身接过,道了句:“谢谢嫂子。”
    对方也不矫情,只是让他别客气。
    “快,看看桌上的两个东西,都是好玩意儿。”
    赵轩的目光往茶几上打量,只见上面放着一卷轴和一香炉。
    “这是卢掌柜这次去古都收的,我和老孙没去,他这是拿来给我们显摆来了。”
    刘叔在旁边解释了一句。
    赵轩心中暗笑,刘叔这样说已道出两样东西至少有一样不真了。
    他先看的是香炉。
    香炉不大,肚径约在十公分左右,算是小炉,难得的是此炉整套皆备,盖座皆有。
    炉体中间外置双耳,双耳朝天外撇,凸出炉口颇多,约有三公分。
    炉的样式很常见,通常在寺庙入口所见大炉,皆是此样式。
    而且上手细看,很容易得出这是一器一座、一盖一器,严丝合缝,是同套无疑。
    炉型手工打磨的痕迹清晰,古朴且造艺规整,炉身哑黄渐带黑点,盖中镂空,
    呈莲花图案,盖钮为红宝石镶嵌,直愣愣的往上。
    炉底有款,正方形刀刻篆书体宣德二字。
    赵轩将东西放下,目光看向众人。
    “怎么样?”
    卢掌柜颇为自得的问道。
    “是个好物件,典型的大器小做,而且做工精湛,这种文人炉往后空间肯定会越来越大。
    卢叔,您花了多少钱收来的?”
    卢掌柜畅快一笑道:“1200块,价格稍贵了些。”
    这话听似谦逊,但结合面部表情和语气,那就分明是炫耀了。
    当然,玩古玩的都是这德性,自己捡了漏,总会假惺惺的告诉别人,自己是吃了亏,
    当时如果如何如何说,价格还能下落些。
    赵轩笑着捧了一句:“您这是捡了大漏啊。”
    这个炉现在出手的话,价格估计也没到万,但若是八千,赵轩都会花钱收下。
    炉作为收藏的大热门,在杂项中,除了文房器,它的升值空间最大。
    “小轩,给断个代。”
    赵轩赶忙摇头道:“您几位先生在,这是考我呢,我可不说。”
    刘叔伸手在他的肩上轻拍一下,说他现在没以前好玩了,一点都不老实。
    “说说你的看法,我们也在争论。”
    孙掌柜接口道。
    “你卢叔说是清早,我和你刘叔看到了清中,你看到什么时候?”
    赵轩搪塞了一句看不准,再问还是这句话。
    他要说出自己的看法,那就是在打在座几人的脸了。
    因为在他看来,这个炉壁与底厚度相当,清早中期还带着一部分明时期的铸炉风格,
    所以多是底厚而壁薄,当然这是个延续慢慢变化的过程,
    到清中时,底和壁的厚度已近相同,如果赵轩不是入手就有了感觉,他也会觉得这是清中期的。
    还有就是款,明末清初重意,而清往后重法,书写细腻规整。
    眼前这一款,可以清晰看到部分民国时期炉的影子,所以在赵轩看来,这是典型的清晚期制炉。
    当然如果卢掌柜按清中期来售,并没有什么问题,毕竟相隔不到百年。
    刘叔将炉子拿起细看,他了解赵轩,这个时候慎言的原因,那就是他们都看走眼了。
    另一个则是一篇书法,打开一看,是一篇行草,看到字迹赵轩不禁倒吸一口凉气。
    运笔缓而重墨,点画得失有据,巧中寓拙,婉绰而疏逸,笔触沉着、书写从容,
    与很多的行草飘逸不同,别具一番古拙典雅之美。
    不看落款,赵轩也能轻易认出,这是明代著名书法家王宠之风。
    只是知道,但赵轩所见王宠真迹有限,只从师父所给的书中,只言片语的了解过,
    所以让他鉴定这幅作品的真伪,还真的有些困难。
    他将重心放在内容上,右边第一行写道:‘吴门赠别汤子重寄言’。
    接着则是一首诗:
    文能提笔安天下,武能上马定乾坤。
    心存谋略何人胜,古今英雄唯是君。
    左落款:宠书于乙酉年初春。
    乙酉年,结合王宠所在时期,可以推算出是明世宗嘉靖四年,公元1525年。
    赵轩低头沉思片刻,然后又看向刘叔,见对方浅笑,他又将目光落在卢掌柜面上。
    卢掌柜面露得意之色道:“可是花了我五刀,没关系,都说说自己的看法。”
    赵轩依旧没说话,他心中有大疑问,
    他见旁边有手套,直接戴上后,想从纸张上得出结论,
    但让他诧异的是,纸张居然是明时期多见的皮纸,并不是常见的宣纸,
    这一点似乎都佐证了此篇书法,确是出自王宠之手。
    “卢兄,我直说了,我觉得此字形神兼备,颇得王宠七分,算是后仿中不可多得的佳作。”
    孙掌柜当先开口,他是从书法入手来讲。
    卢掌柜也不恼,对于此类鉴定,谁也说不上自己掌握的就是真理。
    刘掌柜则是摇着头道:“我也觉得不真,早先我是看过两篇王太学的真迹,觉得此篇少了一些神韵。
    只是这纸到底是如何,倒是有点不好解释。”
    说完,几人的目光都看向赵轩。
    大家心里都清楚,如果仅从去伪存真,断代考究上,他们比不上赵轩的。
    赵轩一直在沉思,并没有看到大家投来的目光,还是刘掌柜叫了一声,他才回神。
    “说说你的看法,不准再说看不准。”
    赵轩苦笑道:“刘叔,我还真就看不准,我对王宠了解不多,不过,仅针对这篇字,我倒是有几个疑问。”
    “快给说说。”孙掌柜好奇道。
    赵轩的目光再度落在展开的作品上,颇为不解道:
    “这诗是出自诸葛亮《赠幼骐伯约》,是诸葛亮对蜀汉名将姜维的评价。”
    众人皆是连连点头,说实话还真不一定都知道出处。
    却见赵轩话峰一转问道:
    “但这并不是正史中说及,而是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杜撰出来的,
    虽然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,早于王宠,表面上看王宠知晓此诗并用来赠好友也不算什么,
    但几位叔叔应该知道,三国演义颇多颠倒黑白、篡改历史之处,与水浒、金瓶梅一样,
    在明时期属于禁书。
    且不说王宠作为一介读书人,会不会鄙弃三国演义,而用其上之语,
    就算不鄙弃,但也要考虑影响吧。
    王宠虽然八试不弟,功名无望,但其友汤子重可是宦途坦荡,而他的兄长王守更是官至都御史,
    所以我觉得吧,王宠会写这首诗赠好友的可能性应该很小。”
上一页      返回目录      下一页
热门小说: 〔帝王受龙椅含玉势〕〔老赵与表儿媳妇孙〕〔当我和竹马联姻以〕〔我把女友养成天后〕〔网恋需谨慎小说〕〔重生八零:空间商〕〔重生:我的80年代〕〔年代文女配被读心〕〔文轩体育课器材室〕〔两家人一起换〕〔叶蓁墨千寒〕〔十大催泪治愈的小〕〔那一天〕〔npc误入游戏中尽情〕〔斗罗:开局签到先
  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