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刚更新: 〔自首〕〔破案需要我这样的〕〔联盟:我真不是绝〕〔坏女孩〕〔微醺玫瑰〕〔分手后,豪门掌权〕〔快穿之都是我的踏〕〔七零嫁糙汉:知青〕〔落入他的圈套〕〔诸神殿〕〔虐文女主忙抓鬼〕〔玩大了:七零知青〕〔重生!穿到渣爹以〕〔山村桃运傻医〕〔首席继承人陈平〕〔陆七权奕珩〕〔韩飞李斐雪是哪部〕〔在偏执傅少身边尽〕〔全球降临:诸天争〕〔乡村神农
六分半堂      小说目录      搜索
北宋小地主 第四八三章 明争暗斗
    大宋历,政和七年!

    二月上旬,倭国拜见天朝上国的消息传遍汴梁城。宋徽宗赵佶对倭国认大宋为宗主国打心里高兴。这属于他的政绩,在史书上有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    这个败家皇帝,那股虚荣心满足了!对倭国颇为大方,得知倭国使节团乘坐的是几艘快散架的舢舨船。竟然送了三艘五千料大舰,十艘两千料客舟。

    购买粮食半卖半送,战船等各类物资也有优惠,只要天朝子民愿往倭岛,使节团可以尽情招募,朝廷不会多加阻拦,甚至鼓励太学院学子前往……

    各种丰厚的便利,充分体现出大国魄力。

    晁盖得知这个消息,既高兴又忧愁,唏嘘人生。高兴的是计划是对的,以倭国名义可以大捞特捞,不用分配红利。忧愁的是这种好大喜功自古就有。

    作为大国帮助弱小国家是义不容辞的一种责任。可不要挂着大国担当就不顾国家内部问题,自家子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却帮这帮那,那些为了吃饱饭而玩命的百姓如何感想?民族又岂能有凝聚力?

    民富国强,藏富于民,知道是这样,可又能做到吗?

    且不说,晁公触景生情,感慨万千。

    二月份,对汴梁城来说,是热闹的一个月。城外犹如长龙的运粮车队从牟驼冈出发抵达港口登船。还有从天字监军马场牵出来的好马也被牵到码头。周边百姓养的鸡鸭鹅,也成群驱赶送上安置……

    城内则有一群矮个子的倭国使节在交易区大肆采买绸缎,布料等各类物资,或是摆摊设点,开出优厚的条件,送房子送土地,更是承诺有担任官职的机会。招募各行各业的人才前往倭岛定居。

    加上案中还有天网密探配合官府煽动民众。生活过得并不如意或者郁郁不得志的人才纷纷选择尝试。其中不乏甲仗库,钱监老人跟着后辈一同前往。

    倭国闹出来的举动可不小,一些有识之士觉得有些不对劲,只是看到这些倭人积极的前往太学院招募学子,前去为官宣扬汉文化,共同创造繁荣。

    这些人又打消了疑虑!

    只要汉人官吏多了,远在海外的倭岛迟早会汉化。只要假以时日,不仅仅是宗主国,多半会并入。

    所以,倭国使节团在宋朝的大采购和招募非常顺利。晁盖和麾下将领高兴,其实还有人更高兴。

    那就是朝堂上的诸多奸臣。

    蔡京,杨戬暗骂晁盖不识好歹,中断生意没有了财路。没想到,柳暗花明又一村,来了个倭国使节团。顿时就让两人及其爪牙转移目标,热情招待倭国使节。为此,私底下一阵较劲,量大优惠。

    除了这两位老主顾外,童贯,高俅,梁师成等奸臣贪官同样搭上这艘快船,用手中权力走私买卖。可谓是宋徽宗吃肉,他们跟着沾光,大赚特赚。

    蔡京这老东西和杨戬这个死太监忙着抛售手中物资。至于原本的合作伙伴山东晁盖,已经被抛弃了。尽管以往礼尚往来关系很密切却被现实击溃。

    朝堂之上,再也没有人为晁盖说话。

    宋徽宗赵佶公私两不误,调大军前往济州无可更改!
上一页      返回目录      下一页
热门小说: 〔帝王受龙椅含玉势〕〔叶蓁墨千寒〕〔十大催泪治愈的小〕〔演员没有假期〕〔A内腔标记成结〕〔跪下,我的霸气老〕〔斗罗:开局签到先〕〔拯救地球从无限洗〕〔小青梅她有点难追〕〔水深火热by阿司匹〕〔重生毒女谋天下〕〔夫人嫁到〕〔四合院开局穿越成〕〔出不去  回不来〕〔怎么没有战斗过程
  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