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刚更新: 〔自首〕〔破案需要我这样的〕〔联盟:我真不是绝〕〔坏女孩〕〔微醺玫瑰〕〔分手后,豪门掌权〕〔快穿之都是我的踏〕〔七零嫁糙汉:知青〕〔落入他的圈套〕〔诸神殿〕〔虐文女主忙抓鬼〕〔玩大了:七零知青〕〔重生!穿到渣爹以〕〔山村桃运傻医〕〔首席继承人陈平〕〔陆七权奕珩〕〔韩飞李斐雪是哪部〕〔在偏执傅少身边尽〕〔全球降临:诸天争〕〔乡村神农
六分半堂      小说目录      搜索
北宋小地主 第三九二章 私盐买卖
    哎哟,好大的船啊!

    几个来自北方的汉子望着几艘两千料大船感慨。房学度只是扫视一眼,便直勾勾的望着一望无际的水泊和远处巨岛轮廓,心神动荡,暗呼好地方!

    得天独厚,只要粮食足够,何惧十万雄兵?

    “房兄,董将军,诸位随我登船。”许贯忠侧身走在前,眼角余光恰好看见几人的表情,转身笑着邀请。与房学度,董澄等人一同上船直奔船舱。

    舱室里一只只鼓鼓囊囊的麻袋整整齐齐地摆放,堆积顶到了甲板,两边皆是,只有一条狭窄的过道。

    “一条船上有两千五百多石,五条船,恰好万余石。”许贯忠在舱外的廊道中停下,拍着麻袋解释。

    “许军师,我们需要验货。”董澄从麻袋山上收回视线,又看了看身边的房学度,挺身大剌剌地说道。

    “可以。”许贯忠笑着点头,见对方拿出一把匕首连忙提醒道:“董将军,挑开封口,别戳破袋子啊!”

    “哈哈哈,这个我省得。”董澄被一口一个董将军叫得心花怒放,觉得许贯忠顺眼不少,大步冲进船舱。四处张望,随便摸上麻袋揪住抽了出来。装满海盐六十余斤,在这条汉子手上却轻若无物。

    可见此人力大无穷!许贯忠暗自上心。

    董澄面有得瑟,锋利的匕首一拉,划开封口的麻线。

    刺啦一声,麻袋口被撕开。

    房学度带着几个先生凑上前看,满脸错愕。袋子里是白花花的一片。晶莹剔透,色泽如雪,细如粉末。

    这比他们见过的极品精盐档次还要好!

    包括董澄这个猛将在内的众人都有些不敢置信。人人伸手捻了一点,放在嘴里,一股咸甜味随着舌头搅动扩散,让他们满脸享受,不禁赞叹好东西。

    “哎,入口味道纯正,有种甘甜,极品。”

    “不错,略腥,是海盐,最顶级的货色。”

    河东随行的几个先生明显是专家,人人品头论足。

    怪不得几人这副表情,实在是食盐在古代地位特殊!

    食盐和粮食一样,是所有人口的必需品。但食盐不同于粮食在于:几乎所有地区都能做到粮食自给或大部分自给,而食盐只会在特定地点产出。

    因此,食盐的“刚需程度”是高于粮食的。由于人们无法自行获取食盐,所以食盐产销完全垄断在渠道环节。

    一般来说,北宋时期食盐产地主要是西北的池盐、西南的井盐,以及东部沿海的海盐。池盐产量有限,井盐生产成本高,而海盐因为福建、广东路途太过遥远,运输不便的缘故,实际上主要是河北、山东、江苏、浙江四地。也就是说,此时宋朝大部分人口吃的都是这四个地方出产的海盐。

    换句话说,盐这方面的经济全部仰仗沿海。只是晾晒技术不过关,杂质特别多,大多百姓吃的盐略带苦涩。价格又贵,但产量摆在那里,不吃不行。

    然而,水泊梁山贩卖私盐,味道纯正,还有股清甜。绝对属于极品中的极品。是房学度,董澄等人从未品尝过的。几人回过神,仍是有些不敢相信。

    董澄得到房  学度示意,又是前往船舱深处,从不同的地方抽出麻袋挑开,无一例外,露出白花花的精盐。房学度带人上前挨个品尝,都是极品货色。
上一页      返回目录      下一页
热门小说: 〔帝王受龙椅含玉势〕〔叶蓁墨千寒〕〔十大催泪治愈的小〕〔演员没有假期〕〔A内腔标记成结〕〔跪下,我的霸气老〕〔斗罗:开局签到先〕〔拯救地球从无限洗〕〔小青梅她有点难追〕〔水深火热by阿司匹〕〔重生毒女谋天下〕〔夫人嫁到〕〔四合院开局穿越成〕〔出不去  回不来〕〔怎么没有战斗过程
  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