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刚更新: 〔我的女装成长日常〕〔S级热搜:修仙大佬〕〔联盟:我真不是绝〕〔累!病娇徒弟要黑〕〔大唐:开局被骗婚〕〔神算:开局拒绝女〕〔从前有座镇妖关〕〔赌石小子〕〔我竟是李火旺病友〕〔修仙从转生成猫开〕〔神奇宝贝之超神训〕〔夺心契约:陆先生〕〔头号战神叶锋苏凝〕〔在偏执傅少身边尽〕〔我总出现在命案现〕〔蜀山执剑人〕〔三国:我在江东做〕〔新婚夜,带千亿物〕〔逆天萌兽:绝世妖〕〔团宠农门女将军又
六分半堂      小说目录      搜索
糜汉 第155章 君志当承 糜旸之策
    </br>第155章君志当承糜旸之策</br></br>随着刘备与曹操各自将手中敬向对方的酒饮下,代表着由曹操提起的“汉水之约”正式生效。</br></br>也许这条暂时划分两家疆界,两家共同罢兵的约定并未付诸于文笔,更未盖上任何一方的王印。</br></br>但刘备与曹操都知道,能够决定“汉水之约”是否有效的,不在于那些文字与缥缈的信誉,而在于形势。</br></br>正如曹操所说当今的形势,继续打下去,最后两家只会两败俱伤而已。</br></br>而只要形势不变,那么这“汉水之约”自然就会一直有效。</br></br>但若是一旦形势有变,两家再次大战的时候不会远的。</br></br>在与刘备达成了“汉水之约”后,曹操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,只是他面上却不动声色。</br></br>他感觉暴雨将至,亦觉得身体又有些不适了,所以他已经有了离去之意。</br></br>曹操脸上露出一丝笑容,他对着刘备言道:“玄德,今日你我二人煮酒论志,或者在将来会成为一段佳话。”</br></br>“但可惜,今日你我都无法说服对方。”</br></br>“你我就像一面铜镜,各自映照着双方的另一面。”</br></br>“只不过这样才有趣,人生在世,好友难得,对手亦难得。有伱在,操的一生才不至于那么无趣。”</br></br>“你我志向之对错,就交由后世人去评说吧。”</br></br>“今阴雨将至,吾当北归,临别之际,操最后以一次旧友的身份,向你拜别。”</br></br>“吾先走一步了。”</br></br>说完后,曹操从船头上起身,对着刘备一拜。</br></br>曹操的这一拜,令刘备想起了当年在洧水河边,亦是有一立志要匡扶汉室的曹司空对其一拜,迎接他的到来。</br></br>时光匆匆,当年满腔热血的曹司空,怎得就变成今日的窃国大盗曹操了呢?</br></br>刘备起身对曹操亦回了一礼,犹如当年的刘徐州感谢曹司空对其的迎接。</br></br>二王互拜之后,天上的两条云龙似有所感,齐齐消散在天空之中。</br></br>似乎在映照着二王最后的结局,终究不分胜负。</br></br>在刘备回拜之后,曹操立马转身步入船舱中,令夏侯尚撑船返回北岸。</br></br>这时曹真跟随曹操回到船舱中,曹操看向他问道:“那个糜旸记住了吗?”</br></br>曹真脸色慎重的点点头。</br></br>曹操背负双手,望向这已经阴暗的天地,他对着曹真嘱咐道:</br></br>“记住他,以后他会成为你此生大敌。”</br></br>世间又出英才,可惜他曹孟德,此生再无机会与此英才过招了。</br></br>在曹操率先离去后,刘备命关平前去撑船,留下了糜旸在他身边。</br></br>刘备令糜旸坐在他身前,糜旸从命坐下。</br></br>刘备看向他一手调教出来的糜旸,刘备问道:“你知道今日曹操,为何会特意只带子侄出来相会吗?”</br></br>面对刘备的疑问,糜旸思考一番后答道:“曹操是在暗示他曹家后继有人?”</br></br>糜旸的回答令刘备脸上露出了笑容。</br></br>“你很聪慧。没有辜负孤对你的期许。”</br></br>“只是你还有一点没说对。</br></br>曹操有此举,是意在告诉孤,要想平定当今乱世,一代人的力量不够,需要后代的接力。”</br></br>“虽然孤一直想亲手平定这乱世,但孤今年已经六十。”</br></br>“花甲之年,孤不知还能再征战几年了。”</br></br>“孤所器重的诸臣中,便是孔明,今年亦已经四十。”</br></br>“而太子方才十四。”</br></br>“岁月从白驹过隙,无法挽留,大汉的将来也许会落在你们下一代的肩上。”</br></br>“在下一代中,你天资最高,战功最著,与太子关系最为亲近。”</br></br>“太子年幼,而你却能辅佐太子很久很久。”</br></br>“纵使天下能在孤这一代平定,但打天下难,守天下更难。”</br></br>“子晟,你愿意继承孤的志向,为这世间万民带来真正的和平吗?”</br></br>刘备说完后,用清澈的目光看向糜旸,期待着他的回答。</br></br>面对刘备的看重,糜旸心中感动,也许是刘备今日与曹操相会,有所感触才会说出这番话。</br></br>也许刘备是在未雨绸缪。</br></br>但无论如何,刘备对其的器重与期许是深厚的。</br></br>糜旸对着刘备一拜,口中郑重承诺道:“臣必效死以践大王志向!”</br></br>糜旸的慷慨应答令刘备大笑起来,曹操后继有人,他刘备又何曾不是呢?</br></br>在刘备与糜旸交谈的时候,关平已经撑着艨艟回到了南岸。</br></br>当艨艟停稳之后,糜旸就搀扶着刘备起身,一起踏上了岸。</br></br>刘备等人上岸之后,早就守在岸边的关羽等人就纷纷围了上来。</br></br>见诸臣皆在,刘备不动声色,他命诸臣回到帐中议事。</br></br>在刘备与诸臣回到帅帐中后,刘备就将方才他与曹操所谈的“汉水之约”告知了众臣。</br></br>帐中诸臣听后,各人神色不一。</br></br>但他们对于两家共同罢兵一事,都是赞同的,包括关羽。</br></br>益州自汉中之战后,就已经元气大伤,要不是刘备执意要救援关羽,益州至少一年内,是不会动兵的。</br></br>而荆州更不用说,经历了数场大战,国力民生已经受创严重。</br></br>要不是去年关羽击破徐晃收获了大批粮草,恐怕现在数万大军就已经断粮了。这候 章汜</br></br>而且现在已经慢慢步入春季,春耕时分将到,一年的春耕关系一年的粮食收成,是丝毫耽误不得的。293063229306</br></br>只是虽说要退兵,但具体要怎么退,却不能马虎。</br></br>毕竟曹操向来诡诈,不能完全听信他一面之词。</br></br>刘备先看向张飞,令其率领本部兵马回返东三郡,暂时董督三郡要务。制大 zcwx8.com 制枭</br></br>本章尚未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/br></br>先前张飞为了稳定东三郡,将当地豪强申氏兄弟一并带来,这毕竟是权宜之计。</br></br>东三郡一下少了两个太守,终归对发展当地民生不利。</br></br>刘备发出命令之后,张飞立马出班领命。</br></br>只是在张飞离去前,刘备特地再次对张飞嘱咐道:“卿刑杀既过差,又日鞭挝健儿,而令在左右,此取祸之道也。”</br></br>“莫要再犯!”</br></br>刘备善于知人,他深知关羽与张飞虽然都是一时名将,但两人的性格都有着缺点。</br></br>关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,张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。</br></br>此次荆州之难,虽说大多原因在于孙权,但关羽的性格亦是一种诱因。</br></br>所以如今在面对张飞临去之前,刘备特意对其嘱咐。</br></br>面对刘备的劝诫,张飞脸有动容,而后对着刘备一拜离去。</br></br>刘备的类似劝诫不知道对张飞说过多少次了,但张飞却总是不改。</br></br>对于这点,刘备也颇为无可奈何。</br></br>在安排了东三郡的事务之后,刘备便没有再下命令。</br></br>毕竟对面的十万魏军未撤,他不可能将兵马抽调太多离开。</br></br>这时马良出拜对刘备言道:“若两方罢兵,那我军所俘虏的魏军该如何处置?”</br></br>马良此言一出,刘备的脸上亦浮现了难色。</br></br>本来按常理来说,俘虏的士卒如果是青壮,那么便可以打乱编入己方大军中,若是老弱,便迁入人口稀簿地区进行开垦荒田。</br></br>但这种方法,可以对吴军如此,对一部分魏军却没办法。</br></br>因为曹魏的军制内容中有一项创新式的发明,那便是“错役制。”</br></br>建安初年,曹操为了防止士卒背叛并且加强对兵权的控制,故而在新征服地区及边要地区,采取力役交错政策。</br></br>丁夫不从本地征发,而远从他处调遣;兵役亦如之,兵士必与其室家所在地隔开。</br></br>这候 zcwx8 .com 章汜。即所谓“人役户居各在一方”,时称“错役”。旨在防止合家逃亡、叛变。</br></br>这个举措很不通情理,却很好的预防了士卒的叛逃。</br></br>历史上,夏侯霸投降季汉之时,以他的身份,竟然没带走多少士卒跟随他。</br></br>再比如“淮南三叛”中的毋丘俭时,在寿春叛乱过程中,大多士兵不想与他一起叛乱。</br></br>再有,后来钟会在姜维的怂恿下想自立蜀中。谁知,还没有成功的钟会就被属下杀死。</br></br>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,但从这三个典型的例子当中可以看出,因这三人的才干,竟然都无法鼓动麾下士卒与彼等共同进退。</br></br>当然,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各方面的原因导致,但从以上三个例子中,亦可足可体现错役制的作用。</br></br>更何况在建安十六年前后,曹操更加重了对叛逃士卒的处罚措施。</br></br>例如从先前的单单考竟士卒妻子,变成了对叛卒的父母,兄弟,妻子尽杀之。</br></br>建安二十年之后,曹操甚至还打算加重处罚,“在军之士,见一人亡逃,诛将及己”,对整个叛逃士卒的军队进行株连。</br></br>在这种种的高压处罚措施之下,投降的这数万魏军很难收归己用。</br></br>恐怕一放出来,这些人就因为担心家人,全跑回北方了。</br></br>这也是当初糜旸哪怕招蛮兵,也不用那些魏军降兵的缘故。</br></br>哪怕以重利相诱,面对家人的安危,大部分魏军士卒肯定是心心念念想回到北方的。</br></br>甚至当初如果将魏军降兵放出来,要是于禁利用魏军降兵的逃归心理,来个反戈一击,那糜旸就成钟会第二了。</br></br>这也是刘备面露难色的原因。</br></br>因为与曹操一方长期敌对,所以帐中诸臣都对曹魏的错役制十分了解。</br></br>当马良问及魏军俘虏该如何处置之后,众人都知道马良是在担心错役制。</br></br>白白放走是不可能的,那不是在加强魏军的实力吗?</br></br>但如果不能收归己用,一直关着他们也不是办法吧。</br></br>有一种好办法,可以解决这种顾虑。</br></br>那就是宁杀错,莫放过,将那些在家属、籍贯在河北的魏军尽数诛杀,留下的自然是可用的了。</br></br>但这种办法没有人会提,毕竟以刘备的性格,不可能会去做如此残忍的事。</br></br>就在帐中诸臣尽皆为难的时候,糜旸却想到了一个好办法。</br></br>糜旸出言对刘备进言道:“臣记得当年曹操亦俘获了不少荆州民众,前往汝颖附近屯田。”</br></br>“如今大王所虑者无非魏军降卒念及亲人安危,不能尽心为我军所用,后期逃回北方。”</br></br>“但同样的,当年曹操从我荆州中所掳走的众多民众,他们当然也会思乡情切。”</br></br>293063229306/br></br>“因思乡之请,因念家之情,那些民众在汝颖等郡想来亦不会安分。”</br></br>“既如此,大王何不与遣使与曹操商议,我军可以部分魏军降卒,与其交换当年被从荆州迁走的百姓。”</br></br>“如此一来,魏军降卒的事好解决,而且荆州的人口之数亦可以得到补充。”</br></br>在中国古代,人们的乡土观念十分浓厚,只有遇到严重的天灾人祸,在本地实在没有出路了,人们才会被迫背井离乡,骨肉分离。</br></br>否则只要有一丝希望,人们还是会留在故土。</br></br>留恋故乡是所有人共同的情感,亦是人之本性的心理诉求。</br></br>建安十四年时,曹操为了防备孙权,打算强制迁徙淮南民众,蒋济就因这事劝谏过曹操。</br></br>制大 zcwx8.com 制枭。但曹操不听,仍然决定强制迁移江淮民众,结果江淮十余万百姓因为受惊吓逃到东吴境内。</br></br>本章尚未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/br>
上一页      返回目录      下一页
热门小说: 〔老赵与表儿媳妇孙〕〔帝王受龙椅含玉势〕〔我在华娱那些年〕〔我一个治疗术下去〕〔反派:被逐出师门〕〔未婚妻她突然变A了〕〔墨桑〕〔穿书后我又把男主〕〔科技之虚拟实验室〕〔重生年代之发家致〕〔逍遥始神〕〔斗罗:开局被小舞〕〔海贼里的狂笑小丑〕〔全民网游,开局推〕〔非正式探险笔记
  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