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刚更新: 〔自首〕〔破案需要我这样的〕〔联盟:我真不是绝〕〔坏女孩〕〔微醺玫瑰〕〔分手后,豪门掌权〕〔快穿之都是我的踏〕〔七零嫁糙汉:知青〕〔落入他的圈套〕〔诸神殿〕〔虐文女主忙抓鬼〕〔玩大了:七零知青〕〔重生!穿到渣爹以〕〔山村桃运傻医〕〔首席继承人陈平〕〔陆七权奕珩〕〔韩飞李斐雪是哪部〕〔在偏执傅少身边尽〕〔全球降临:诸天争〕〔乡村神农
六分半堂      小说目录      搜索
薄情赘婿 第771章 欧阳家主初生疑
    关于这段“绯闻”,若是野史杜撰,则不足为信,但偏偏这段传奇故事,赫然写在了欧阳家族的《大事纪要》之中。要知道,像欧阳家这样的大家族,《大事纪要》不亚于一本正统国家的史书,其可靠性是十分高的。

    一般这种氏族文献,为了夸大本氏族的丰功伟绩,都喜欢“文过饰非”,尤其是作为氏族内部核心权力掌握者的家主,更是不太愿意在自己任内,自己家族的文献编纂者将自己的一些“丑事”写进氏族文献之中。

    其实,无论是历代帝王还是这些豪门大族的掌权人,对于史官们载言记事,都是字斟句酌,斤斤计较。至于“君举必数”,却是有选择、有条件的。有了功绩,做了好事,当然要大书特书。就是没有功绩,没干好事,也要虚构一些载入史册。因此,有人说,历史就是一个人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。其实,这话也不完全对的,因为史官也是人,有时候水平也有问题,写出来也不完全是对的。对于某些事情看法或者描述,他们都会多多少少带有个人情感或看法。

    不过,欧阳信作为欧阳家族的家主,在《大事纪要》的内容上,应该是具有最终决定权的,连他自己都无法抹掉《大事记要》上的这一笔“污迹”,说明这些绯闻并不是完全空穴来风。

    《大事记要》记载:“信于闺房之内,礼敬甚寡,有所御幸,或留止裘若男房内,故民间喧然,咸有丑声。”“家主信淫乱无度,蒸其生母裘氏,秽污之声,佈于府邸。”《纪要》说路裘若男刚开始只是“爱子之情,被迫允之”,也即是说,裘若男刚开始只是爱子心切。但后来“互为依靠,形影难离,同床而寐十年又二”,也即使说,后来两人形影不离,俨然恩爱夫妻,居然同床共枕竟达十二年之久。时人无不哗然。

    欧阳信生性残暴,不仅乱杀无辜,还残杀了自己多个儿子,年幼未成年的也不放过。同时,欧阳信在成长过程中,长期与生母相伴,恋母情结较重。加上其母作为失宠的妻子,自身的极度寂寞,也是促成这一绯闻的重要原因。

    母子情深,相依为命,情能理解,只是越过了人之为人的底线,母亲不自尊,孩子不自爱,悲哀起自心中。从古至今,爱是多么不可理喻,不仅会超越道德底线,还超越了伦理的底线。豪门大族如此,普通老百姓也如此,问世间,情为何物?怎一个情字了得?

    当了家主之后,欧阳信居然又无耻地霸占叔父欧阳宣的几个女儿,欧阳宣倍感耻辱,发兵造反。欧阳宣被杀后,欧阳信把最美的一位堂妹接到自己府内,改姓殷,并严令下人不得泄露机密。

    府内偶有泄露此事者都被处死,然而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,家族人都知道其中猫腻,只是不说罢了。欧阳宇后来有样学样,把欧阳琴强抢入府,改姓谢氏。就连女儿欧阳玉也受父亲风气毒害,变得“淫恣过度”,饱受族内外之人的诟病。

    今夜月色清朗,空气中弥漫着初春的微凉。

    “咚咚咚”,房门外传来敲门声。

    “进!”欧阳信说道。

    三个美女乖乖起身退下。

    门外走进一人,正是欧阳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,欧阳信的妹夫,鲁半觞。

    “半觞啊,这么晚了,你怎么来了?”欧阳信问道。
上一页      返回目录      下一页
热门小说: 〔帝王受龙椅含玉势〕〔当我和竹马联姻以〕〔蛇夫〕〔老赵与表儿媳妇孙〕〔独占糙汉1.v1书香〕〔人在斗罗写日记,〕〔主攻穿越古代科举〕〔我把女友养成天后〕〔朱寿〕〔倾城女仵作〕〔网恋需谨慎小说〕〔知乎推荐高质量网〕〔那一天〕〔塞一天冰块不可以〕〔重生八零:空间商
  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