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刚更新: 〔自首〕〔破案需要我这样的〕〔联盟:我真不是绝〕〔坏女孩〕〔微醺玫瑰〕〔分手后,豪门掌权〕〔快穿之都是我的踏〕〔七零嫁糙汉:知青〕〔落入他的圈套〕〔诸神殿〕〔虐文女主忙抓鬼〕〔玩大了:七零知青〕〔重生!穿到渣爹以〕〔山村桃运傻医〕〔首席继承人陈平〕〔陆七权奕珩〕〔韩飞李斐雪是哪部〕〔在偏执傅少身边尽〕〔全球降临:诸天争〕〔乡村神农
六分半堂      小说目录      搜索
重生之实业大亨 第704章 融资到手
    会议室中,几位金融专家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。

    保险公司的领导虽然依据是一脸懵懂,但是从专家的表情,便能够感觉到,李卫东说的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。

    如果只是次级贷款断供率升高的那百分之几,对于美国那庞大的经济体量而言,不过是毛毛雨而已,无非就是银行受点损失,贷款人信用降低而已。

    美国光是3亿美金规模以上的银行,就有两千多家,资产超过十九万亿美金,断供损失的那点钱,均摊到十九万亿美金的资产上,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。

    cds的违约则要严重的多,主要是套娃套的太大了,也使得cds违约所产生的金融风险几何倍的放大。

    但即便是这样,cds违约也就是造成局部性的金融问题,顶多类似于2000年互联网泡沫那种情况,以美国的经济体量也能撑得住。

    然而再加上cdo的话,那就是全面性的金融风险了,对于美国的整个金融体系都是一场核打击,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绝对不是危言耸听。

    cdo的全程是担保债务凭证,就是把所有可能的现金流打包在一起,并且进行重新包装,再以产品的形式投放到市场的凭证。

    这个现金流可以是债券、债务、保费、cds等,全都是固定收益产品,可以预测到未来的收益。也就是说这個cdo,本身就是一种固定收益证券。

    你可以把cdo看成是一堆借条,等到借条到期,借款人来还钱,就能得到收益。但是借钱的人到期不还钱耍赖皮,那么就会产生损失。

    cdo这个东西本身是没有问题的,把各种各样的现金流分拆再打包,就相当于是分散投资,降低了风险。

    但是负责将现金流拆分打包的人,却有问题,再好的金融产品,也架不住华尔街的金融机构玩骚操作啊!

    最初的cdo里面,都是一些比较优质的现金流,也就是都能兑现的借条。

    但是优质现金流就那么多,卖着卖着就不够卖的了,于是金融机构就开始往cdo里面,掺杂一些不那么优质的现金流。比如次级贷款所产生的mbs和cds这种高风险产品。

    这相当于好产品和坏产品搭着***如你买一箱好苹果,得顺便买一个烂梨。

    再到后来,金融机构发现,我手里的烂梨有些多,好苹果有些少,于是干脆就提高烂梨的比例,你买一箱好苹果,就得买一箱的烂梨。

    但是顾客也不是傻子,我买一箱苹果,有一个烂梨,尚且可以接受。可是一箱苹果里,一半都是烂梨,这我肯定不干了,傻子才会买呢!

    于是华尔街的金融机构又进行了一波骚操作,那就是在分拆重组产品的时候,尽可能的做的复杂一些,让顾客搞不懂我这里面到底有多少好苹果,有多少烂梨。

    之前说过,cds这种东西就是给保险卖保险,然后不断的套娃,而这种套娃的模式,就非常适合在分拆重组的时候进行骚操作。

    比如银行贷出了100万的次级贷款,然后去找保险公司买cds,搞了个合同1号,保险公司再找其他保险公司,给合同1号买保险,搞了个合同2号。

    以此类推,最终这100万次级贷款,套娃套出了10份合同,分别是合同1号到合同10号。

    金融机构就把合同1号到合同10号,分拆成100份,然后挑10份打包在一起组成cdo,拿到市场上出售。

    而当投资者看到这份cdo,总得了解里面都有什么东西吧,于是从里面挑出一份合同,发现是合同10号。

    合同10号是针对合同9号的保险,买家想要知道合同10号里面是什么,就得去看合同9号,而想要知道合同9号是啥,又得去找合同8号。以此类推,最终找到合同1号,才会发现,原来是那100万次级贷款的保险。

    然后买家又从cdo里面抽出另一份cds合同,可能是另一个套娃的合同10号,然后他再去找另一个套娃的合同9号,再以此类推,又经历了一个麻烦的过程。

    华尔街金融机构的骚操作就是,把一大堆套娃的合同10号,塞进cdo里面,这样买家根本就不可能查清楚,cdo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。

    有经济学家这种cdo比喻成开盲盒,但实际上这东西比开盲盒还狠。

    盲盒这东西,也只是你开之前不知道里面是什么,当你把盲盒打开以后,里面有什么东西一目了然。

    然而被华尔街包装过的cdo,不光你买之前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,就算你买了之后打开一看,你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。

    而由于cds的套娃实在是套的太多了,所以有些时候,负责对cds进行拆分重组的金融机构,自己都搞不清楚我这个cdo里面卖的是什么东西!

    无论经济学还是社会学,这都是很难想象的事情。你一个卖东西,不知道自己卖的是什么,而且这东西还卖了几十万亿美金!

    这种稀里糊涂的金融产品,怎么可能没有巨大的金融风险,一旦引爆,也难关全球经济跟着吃瓜落。

    华尔街的骚操作,最后弄的自己都搞不清楚,自己卖的cdo里有什么东西,投资者就更搞不懂了,而这也就产生了另一个问题:

    作为投资者,我都不知道自己投资的社什

    么玩意儿,那我该怎么选择产品?市面上有那么多cdo,我该投资哪一款?

    而这个时候,专业的评级机构就有用武之地了。

    投资者虽然不知道那些cdo里面都有什么东西,但是可以去看cdo的信用评级,评级高的,那肯定就是信用好的产品,评级低的肯定就是信用差的产品。

    这就像是我们平日里看电影和电视剧,你不知道这部电影好不好看,又不想开坑踩雷,那就看一看这部电影的某瓣评分。

    一看某瓣评分9分,那肯定是部好电影,完全就敢于入坑了,甚至会觉得错过的话很可惜。即便是压根没看懂电影讲的什么,也会本能的觉得这是一部牛比的电影。

    若是一看某瓣评分2分,那就肯定是一部烂片,看都不想看,即便是看了,也是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,尽可能的在电影里面挑毛病。

    电影的评分,帮助观影者挑选了电影,而美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就是帮投资者挑选了要投资的产品。

    投资者要购买一款cdo产品,虽然他搞不懂里面都是些什么东西,但是当他看到标准普尔对这款cdo的评级是aa级时,就会觉得这是一款信用还不错的产品,值得去投资。

    而当他看到标准普尔给这款产品的评级仅仅为c级时,这时候投资者就会知道,这款产品的信用比较一般,投资的话要面临比较大的违约风险。

    在理论上,信用评级也没有问题,但这一切的前提,都是建立在评级机构专业和公平的基础上。

    问题就是无论是标普,还是穆迪,都是商业机构,人家是指望着评级吃饭的!

    如果评级机构给cdo一个比较低的评级,那么他们就失去了这个客户。

    结果就是,进入到2007年以后,无论是标准普尔,还是穆迪,对于美国cdo产品的评级,从来没有低于过a级!

    也就是说,某一款cdo产品,里面可能都是次贷有关的cds,不光是有一堆套娃,而且这些套娃都即将面临违约,真要是评级的话可能连b级都评不上,结果标普和穆迪却给了人家a的评级。

    当投资者看到这个a的评级,也就上当购买了。

    这就像是某瓣评分非常高的一部电影,结果你看过以后发现拍的是什么烂玩意儿!然后恍然明白过来,那么高的分数肯定是花钱刷上来的。

    投资者购买cdo产品也是如此,只不过当他们醒悟的时候,已经血本无归了。

    李卫东在一开始的时候,就点名了美国评分机构对于cdo过高的评分,此时再联想到华尔街对cdo的那一套骚操作,有一定金融知识的人立马就明白过来,这等于是评分机构和金融机构合伙坑投资人的钱。

    对于没有在华尔街待过的人而言,这种骚操作的确有些太不可思议了,这哪是在从事金融,简直就是在诈骗!
上一页      返回目录      下一页
热门小说: 〔帝王受龙椅含玉势〕〔叶蓁墨千寒〕〔十大催泪治愈的小〕〔演员没有假期〕〔A内腔标记成结〕〔跪下,我的霸气老〕〔斗罗:开局签到先〕〔拯救地球从无限洗〕〔小青梅她有点难追〕〔水深火热by阿司匹〕〔重生毒女谋天下〕〔夫人嫁到〕〔四合院开局穿越成〕〔出不去  回不来〕〔怎么没有战斗过程
  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