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刚更新: 〔自首〕〔破案需要我这样的〕〔联盟:我真不是绝〕〔坏女孩〕〔微醺玫瑰〕〔分手后,豪门掌权〕〔快穿之都是我的踏〕〔七零嫁糙汉:知青〕〔落入他的圈套〕〔诸神殿〕〔虐文女主忙抓鬼〕〔玩大了:七零知青〕〔重生!穿到渣爹以〕〔山村桃运傻医〕〔首席继承人陈平〕〔陆七权奕珩〕〔韩飞李斐雪是哪部〕〔在偏执傅少身边尽〕〔全球降临:诸天争〕〔乡村神农
六分半堂      小说目录      搜索
大明世祖 第七十五章马拉火车
    其实限制铁路的从来不是钱财,而是生铁产量。
    之所以用生铁而不是熟铁,亦或者钢材,无外乎生铁产量大,便宜耐用罢了。
    洪武初年,铁税为十五税一,全国纳税的生铁产量达到两千万斤,而到了永乐年间,达到了三千万斤。
    如果算上那些隐瞒的,十倍来算,全国产量超过三亿斤。
    到了绍武年间,酒、铁算作特别商税,达到十税一,但是生铁的价格却不升反絳。
    无他,煤炭的大规模开采应用,导致燃料价格降低,再加上交通的便利,使得生铁薄利多销。
    官营的铁场更是便宜,每斤不过十文钱。
    遵化铁矿由于煤炭的应用,产量急剧扩张,高炉超过千座,工匠学徒超过万人。
    朱谊汐偶尔一瞧,其官营私营加一起,年产量突破五百万斤。
    一里铁轨二十万斤,玉泉山至北京的六十里地,其耗费的生铁超过一千二百万斤。
    不用说,肯定是需要购置各地生铁支援的。
    “遵化、永平府(唐山)的煤炭、铁矿必然不少,有多加勘采,对于铁路来说,这点产量是远远不够的。”
    皇帝见其脸色凝重,声音略微的高了些,吓了后者一跳。
    “是,微臣明白。”
    张祺忙反应过来。
    “另外,我听说辽东的铁矿也挺多的,尤其是抚顺。”
    朱谊汐来了兴致,开口就道:“成祖谕赐‘抚绥边疆,顺导夷民’,遂成抚顺,而建奴在其下赫图阿拉妄自称汗,也是因为其位置之重要。”
    “既然民间商贾们都踌躇不前,内务府可要先进一步,做这个开路先锋。”
    辽东的重要性,在隋唐时期,因为高句丽的兴起而受到广泛重视,但中原王朝就是容易忽视。
    后台契丹人,其族名,就是镔铁之族的意思,就是因为辽东这个铁矿,煤矿,如鱼得水,才渐渐起来坐大。
    明朝对于辽东是最为重视的,不仅迁移了数十万军户,而且还设置了大量的官营冶铁。
    可惜这一切,全部为满清作了嫁衣。
    忽然,张祺反应过来,开口问道:“陛下,铁路毕竟绵长,短则数十里,长则上百里,生铁的价值不菲,那些泥腿子们可是有许多刁民,指不定的爸铁路卖钱……”
    “你可以把铁路,沿着官道来建,人来人往,动作也小了些。”
    朱谊汐随口就想到:“另外,就像是驿站一样,每隔二三十里,设一个停靠点,畜养大量的马匹、牲口,让人上车下车。”
    “在站点设个一二十人,让他们沿路巡查,我就不相信还敢有半路扒铁轨的。”
    马拉火车最大的好处,就是马歇人不歇,走个二十里就换一批马,每批马车,相隔个一两刻钟左右,这种情况下扒铁轨等于是找死。
    马车撞上来,非得碾成肉酱。
    “况且,那些驿站的巡逻队,多招一些沿途村落的村民,有他们当内应,谁扒车轨还能逃走?”
    预防扒车轨的手段太多了。
    养狗,招人,严刑峻法警告等等,在如今这个封建社会,普通百姓一生离不开村落百里地,能扒铁轨的,大部分都是附近人。
    况且就算把铁轨扒下来,还得销赃,各个铁匠铺一问,立马水落石出。
    “玉泉山那条路多久能修好?”
    突然,皇帝扭头问道。
    “估摸着在中秋节左右。”
    瞧见皇帝脸色不对劲,张祺立马道:“如今修好了一半,在五月底能再修个至四十里,您挪步十来里,就能乘坐了。”
    “那便好。”
    忽然,朱谊汐想到了什么:“你该不会从西山直接修到北京吧?”
    张祺一副茫然,难道不是吗?
    “你先把路给修好了,铺上枕头,石头,然后再垫上铁轨,这时候从北京西山两头一丝修不就行了?”
    “人手不缺,铁轨不缺,速度起码能快一倍。”
    朱谊汐恨铁不成钢。
    张祺恍然大悟,忙下去做事。
    果然,经过这样一调配,速度快了近一倍,原本八月底的活,六月初就能结束。
    一个多月的时间,朱谊汐就暂且在北京城忍着。
    到了六月初八,宣武门外人山人海,数万百姓们踮着脚,不住地向外观望。
    “瓜子了嘿,瓜子——”
    “蜜枣,蜜枣咯!”
    “橘子哟,橘子——”
    小贩们也是见缝插针,挑着货物,不住地叫喊着,就像是赶集一般热闹。
    “来了,来了——”
    哗啦啦,在衙役们的棍棒下,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上的动作,齐齐跪下,不敢抬头。
    先是一队侍卫,身穿铠甲,鲜衣怒马,格外的威风大气。
    然后就是一道道的旗帜,牌子,最后则是一辆辆马车,缓缓驶来。
    在终点,一座木制的站点拔地而起,虽说算不上什么豪华,但也能遮风挡雨。
    而在铁轨上,一辆长约三丈,宽只有五尺左右的马车停置着。
    如果非要拿个比喻,那就是加长版的马车,窗户变大了些,一样的豪华奢侈,镶嵌着大量的金银玛瑙。
    在前方,六匹温顺的白马串起,两个马夫牵着缰绳和马鞭,坐在前方驾驭。
    “这就是铁车?”年岁渐长的吴王朱存渠跃跃欲试,在奶妈的牵引下了马车,格外的活跃。
    一旁的庶长子朱存槺,已经年近九岁,他瞥了一眼一眼望不到边的铁轨,眼眸之中满是好奇。
    陆陆续续,那些皇子公主们也纷纷下车,眼眸之中的探究怎么也止不住。
    皇子们就在皇帝身后下了车,紧紧的跟在皇帝身后。
    而由于是礼仪的原因,皇后和妃嫔们只能在车上偷望着。
    “不是铁车,是火车。”
    朱谊,纠正了儿子的话。
    “父皇,没看到火啊!”
    朱存渠被宠惯了,此时不由嘟囔起来。
    一旁嬷嬷,奶娘,宦官宫女们吓了一跳,脸色煞白。
    不过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,皇帝的脾气一向很好,尤其是对自己的儿子。
    “哈哈哈,暂且没有,过几年就有了。”
    朱谊汐失笑道。
    随后,皇帝并朱存渠,朱存槺三人,以及服侍的宫女宦官,十来人登上马车。
上一页      返回目录      下一页
热门小说: 〔帝王受龙椅含玉势〕〔叶蓁墨千寒〕〔十大催泪治愈的小〕〔演员没有假期〕〔A内腔标记成结〕〔跪下,我的霸气老〕〔斗罗:开局签到先〕〔拯救地球从无限洗〕〔小青梅她有点难追〕〔水深火热by阿司匹〕〔重生毒女谋天下〕〔夫人嫁到〕〔四合院开局穿越成〕〔出不去  回不来〕〔怎么没有战斗过程
  sitemap